導讀:
要知道,企業要真正搞研發是需要投入很多的。就意凱而言,為了設計研發先進的乳化機設備,85%以上的外購零件來自于世界上最頂級的供應商,引進了德國的先進技術,并且引進了大批專業的高端人才,在這塊投入可想而知。又比如這10大全球日化集團,任何一家都每年都在研發上花費過億。小編把它們上一財年研發投入經費抽離出來,按占年營收額的比重進行排名,誰在做產品上最舍得花錢,誰在為未來積蓄力量上最刻苦,一眼便知。
寶潔:130億元
創立于1837年的寶潔公司如今已經走過了178年,扎根中國也有27年。如此“高齡”的日化集團,從最初的象牙香皂生根發芽,推出無數個新產品,直到數百個品牌、近5000億元規模的全球第一日化巨頭,缺了研發何以克當?
單看寶潔的研發投入占比,可能瞧不出什么大的亮點,但是130億元的總額卻足以讓人瞠目結舌,幾乎相當于另外9家化妝品公司研發投入的總和了。
4月22日,2015年度的“寶潔之家”新品發布在北京舉行,在電動牙刷、剃須刀、護膚品、女性護理用品等方面展示了寶潔近期在產品和營銷方面的新舉措,讓人看著心動不已。
另一方面,寶潔從2012財年以來,每年都在研發上投入了近20億美元的大血本,在前面幾年業績增長之時雖然也略有增加,但倒是顯得占比萎縮了。
歐萊雅:54.47億元
歐萊雅在財報中明確指出,這家全球最大的化妝品企業也是按照當年收入情況來決定研發支出的。上一財年,歐萊雅的研發投入占比高達3.37%,高于寶潔0.7個百分點;金額高達54.47億元,甚至超過了去年中國最大企業上海家化一年營收額。要說人家如何成為全球第一呢。
就在今年上半年,歐萊雅中國創新和研發中心全新實驗大樓正式啟用,擁有超過300名研發人員,根據中國人的發質和膚質及市場特點進行創新。從中國研發中心創立至今的10年間,總投入也高達20億元,這還只是歐萊雅在全球的六大研發機構之一。歐萊雅在全球擁有3600名研究人員,2013年一年就取得專利624項。
我們從一些有意思的細節也可以窺見歐萊雅研發領域的情況。歐萊雅特別喜歡在皮膚和頭發基礎科學進行研究,今年年中,歐萊雅集團宣布與芝加哥生物打印初創公司Organovo共同研發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活體皮膚,以期用人造皮膚進行產品實驗。連這種類似于科幻的技術歐萊雅也敢涉足,當真是領先于行業一個等級的。
漢高:29.39億元
漢高在研發上的投入也堪稱大力。漢高集團在全球擁有17個研發設施,遍布歐美亞非四個大洲,研發人員達2650人。
2014年,漢高整體投入29.39億元用于研發,占比也達到2.5%。漢高的業務有化工類的粘合劑,也有個人用品(美容用品和家居清潔用品),其中個人用品板塊占研發費用比例高達60%。
這個比例到了今年上半年還變成了63%。漢高今年上半年在個人用品的研發上投入了超過11億元人民幣,相較該板塊整體才不過144億元的銷售收入,研發投入比超過7.6%。
高額研發投入直接推動了漢高的銷售收入。今年第二季度,施華蔻推出多個創新產品,絲韻也再度推出了主打無硅油概念的無硅修護系列,并將精油護發概念引入了染發領域。財報顯示,2015年上半年,漢高通過研發,在各品類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研發出的新產品為銷售額貢獻了2.7%的增長率。
花王:27.37億元
從研發投入占比方面來看,日本最大的日化集團花王是全球第一的,高達3.7%。不過需要說明的是,花王與漢高一樣,有很大比重的業務是化學品。比如界面活性劑這一用于洗發水等產品中的原料,花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4年,花王共計為研發投入27.37億元。2014年財報顯示,花王將重視消費品業務的產品研發,為消費者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為此,花王提出了Yoki-Monozukuri概念,翻譯過來的意思大概就是“優秀的產品研發”。
花王集團社長澤田道隆曾公開透露,未來花王還將改變以往的技術先用在日本、再推廣到的全球的策略,并根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開發產品,甚至考慮將新技術先投入到中國市場,再從中國推向全世界。
拜爾斯道夫:12億元
拜爾斯道夫擁有全球最大護膚品牌之一的妮維雅、瑞士奢侈品牌萊珀妮,并收購了中國的絲寶日化。上一財年,拜爾斯道夫在研發上的投入為12億元,占到營業收入的2.7%,研發投入比重僅次于花王和歐萊雅。
雅詩蘭黛:10億元
本來,小編以為全球最大的高檔化妝品集團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應該是非常高的。但2014財年,雅詩蘭黛在研發上投入了10億元,才占了銷售額的1.44%。不過其投入是逐年增加的,相比之下,每年增長差不多1000萬美元,還不到7000萬人民幣。
另一方面,今年有報道指出雅詩蘭黛集團多為研發主管主動離職,并創立新的護膚品公司。而與此同時,截至6月30日的2015財年第四季度營收減少7.4%,全年營收下滑1.7%,全年利潤更是下跌9.6%。禍不單行,小編著實擔憂。
資生堂:7.51億元
2014年,資生堂研發投入7.51億元,比2013年增加了5%。
雖然業績一直處于上升態勢,但相對仍讓資生堂感到不甚滿意。尤其在中國市場,競爭對手的增長趨勢讓資生堂感到擔憂。魚谷雅彥上臺以后,重新規劃了銷售和研發的戰略;在中國市場,原來的研發由位于日本的“中國事業部”把控,但現在資生堂中國公司設立了,以往“中國事業部”的權限轉到了中國,以“更加徹底地本地化”。
在中國市場,未來資生堂上海及北京研發中心都將承擔重要的作用,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將被更多地考慮進新品的開發中,日本也將在悠萊、泊美等中國專有的品牌之外,更多地為中國市場而進行進口品牌的研發投入。
不過說實話,作為日本最大的化妝品企業,它花在研發上的投入還稍微少了點,研發投入比重遠遠落后于歐萊雅等公司。但資生堂2014年財報顯示,到2017財年要將研發投入在現有水平上提高40%,也就是要增加到約200億日元,折合成人民幣超過10億元。此外,資生堂還將在橫濱建設全球研發中心。
愛茉莉太平洋:5.39億元
近年韓流襲來,與愛茉莉太平洋在產品創新方面的成果脫不開關系。比如氣墊霜這一品類,愛茉莉在其中當居首功。上一財年,愛茉莉太平洋在研發方面投入5.39億元,占銷售總額的2.08%,算是個不高不低的水平。
科蒂:2.95億元
科蒂是一家在香水領域建樹頗深的公司,全球擁有5大研發中心,位于美國本土、歐洲和中國。小編猜想,香水嘛,無非就是調配這,調配那,想來成本也不算太高,不比護膚品、日化用品要運用的原材料和技術更廣泛。其2014財年財報顯示,科蒂的研發包括最前沿的研究和技術、新材料的使用和精準的市場監測……這也略簡單了點吧……事實上,科蒂的研發投入比重是非常之低的,只有1.01%。這就不再說了。
上海家化:1.4億元
上海家化是中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謝文堅上臺后,提出在2018年實現120億元的營收目標。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謝文堅表示新品是上海家化未來業務增長的原動力,上海家化今后將每年春秋兩季舉辦兩場新品發布會。因此,在研發上的投入具有重大的意義。
上海家化研發部高級總監曹平曾對媒體表示,本土企業相較外資企業成長時間尚短,技術積累較弱,而家化的創新改革就是通過整合現有資源來提升研發效率。
為配合這樣的戰略,2014年上海家化技術中心調整了組織架構,引進了 7 名人才,其中中高級管理人員 3 名。上一財年,上海家化營收53.34億元,其中研發投入1.4億元,占營收的2.62%。這樣的比重,在上述的10個企業中排在第5位,算是給中國企業爭足了臉面。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科研在整個企業的地位的重要性,正是加因為明白其中的重要性,意凱更加重視科研的力量,立志打造業內先進的乳化機設備!